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
2024-01-22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规范红外相机技术在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观测工作中的应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红外相机技术进行生物多样性观测的原则、准备工作、相机布设、相机安装、相机检查维护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整理、观测指标、数据分析与共享、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G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与以下标准同属生物多样性观测系列技术导则: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HJ 710.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地衣和苔藓(HJ 710.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哺乳动物(HJ 710.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鸟类(HJ 710.4)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爬行动物(HJ 710.5)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两栖动物(HJ 710.6)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HJ 710.8)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蝴蝶(HJ 710.9)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中型土壤动物(HJ 710.10)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大型真菌(HJ 710.11)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水生维管植物(HJ 710.12)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蜜蜂类(HJ 710.13)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观测固定样地的设置(HJ 710.14)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3 年 12 月 29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24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0
231·浏览
附件
  •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红外相机技术.pdf
返回列表
让环保管理更简单

免费服务热线

0574-55000367

易智环小程序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免费服务热线

0574-550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