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2007-08-13

GB/T 12763——第l部分:总则l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第4部分:海洋化学要素调查;
——第5部分: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
——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第8部分;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
其中第9部分、第10部分和第11部分对应于GB/T
12763 1 991是新增部分。
本部分为GB/T 12763的第2部分,代替GB/T 12763.2—1991《海洋调查规范海洋水文观测》。
本部分与GB/T 12763的第1部分和GB/T 12763的第7部分配套使用。
本部分与GB/T 12763.2--1 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引用标准中增加了GB/T 15920-1995((海洋学术语:物理海洋学》和GB/T 14914—1994——术语和定义全部归人第3章(见第3章);
——在“一般规定”中,补充了“技术设计”的内容,并明确规定技术设计“应形成文件,并报主管部门审批”(1991版第一篇中的3;本版的4.1)’增加了质量控制管理的规定,以适应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即ISO 9000)的要求(本版的4.6);同时,将“观测资料记录、整理和验收的一般要求”改为“观测资料记录、整理和交换,以及调查成果的验收”(1 99]版第一篇的8;本版的4.7)}
——删掉“深度测量”篇,水深测量仅在“一般规定”中简单提及(1991版第二篇;本版4.8)}
——对1 991版的“水温观测”做了较重大的修改:
a)通过引导语,对水温观测准确度做了更灵活、更符合实际的规定(1991版的14.1}本版的5.1.1)‘
b)将连续测站水温观测时次由“一般每两小时观测一次”改为“一般每小时观测一次”(1991版的14.2}本版的5.1.2);
c)将“水温观测的标准层次”的内容全部改用表格表示,并将表层改为“海面下3 m以内的水层”(1991版的14.3;本版的5.1.3);
d)本版摒弃了1 991版有关水温观测方法和观测记录整理的叙述方式,突出了已普遍使用的现代化温盐深仪(即CTD)观测水温的方法和技术,以及资料处理方法(1 99l版的1 5和16;本版的5.2.1和5.3.1);同时,增加了走航测温的内容(本版的5.2.2和5.3.2);
e)在“利用颠倒温度表观测水温”中,增加r“仪器设备和主要技术指标”内容;操作使用方法按“使用前检查”与“安装和测量”两部分重新做了规范(1991版的附录A;本版附录B);
——与“水温观测”相对应,“盐度测量”中重点规范了CTD仪测量盐度的方法(199l版的19.1;本版6.2.1和6.3.1)}增加了走航测量盐度的内容(本版的6.2.2和6.3.2);同时,将1991版中

GB/T 12763.2—2007
“利用实验室盐度计测量海水样品盐度”以及“实验记录的整理”的部分内容皆从正文移人附录(1991版的19.2、20.1.2和20.2;本版的附录A);
——大幅度地改写了“海流观测”一章:
a)将海流“测量的准确度”的内容全部改用表格表示,并通过引导语对测量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1版的22.2;本版的7.1.2);
a)增加了海表面漂移浮标测流、锚定测流和走航测流的观测方法和观测记录整理(本版的7.2.1,7.2.3,7.2.4和7.2.5);
b)按“漂流浮标测流”、“船只锚定测流”、“锚定潜标测流”、“锚定明标测流”和“走航测流”五大系列重新规定了海流观测方法和观测记录的整理(1991版的23和24;本版的7.2和7.3)
——“波浪观测”作了以下两方面的修改:
a)对波高、周期和波向测量的准确度作了更具广泛性的规定(1991版的26.2;本版的8.1.2);
b)本版摒弃了过去按观测要素撰写观测方法,而将观测方法按“目测”和“仪器观测”进行规范。同时,扩充了仪器观测方法内容,增加了“以船只为承载工具测波和锚定测波”的观测方法(1991年版的27;本版的8.2);
——水位观测从附录移入正文,并重写了水位观测方法(1991年版附录D;本版的第9章);
——对“海冰观测”作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
a) 在“技术指标”中增加了“观测要素的单位与准确度”(本版的11.1.2);
b)对漂流方向和速度,以及海冰厚度的观测方法作了部分修改(1991年版的34.2.6,34.2.7;本版的11.2.2.6,11.2.2.7);
c)增加了固定冰厚度观测的内容(本版的11.2.3.2);
——对“水文观测用表”作了以下的删补和修改:
a)删掉了有关“深度测量”的有关用表(1 991年版附录C中的表C1和表C2);
b)“波级表”的内容做了补充,并增加了“十六个方位与度数换算表”(1991年附录B中的表B3;本版附录C中的表C.1、表C.2)}
c)“海冰用表”按新的格式做了调整(1991年附录B中的表B5~表B81本版附录C中的表C.4~表C.7);
d)与修改后的水温、海流观测方法相对应,在附录D中增加了表D.8、表D.9、表D.10和表D.11。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部分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负责起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北海分局参加起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汤毓祥、孙洪亮、胡筱敏、矫玉田、熊学军、梁楚进、王炜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2763.2—1991。

0
244·浏览
附件
  • 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pdf
返回列表
让环保管理更简单

免费服务热线

0574-55000367

易智环小程序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免费服务热线

0574-550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