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22(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 、测量与评价》包含以下两个部分:
-第1部分:基本参量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环境噪声级测定。
本部分为GB/T 3222的第2部分,等同采用ISO 1996-2:2007(第2版)《声学 环境噪声的描述、测量与评价第2部分:环境噪声级测定》。
本部分将ISO 1996-2:2007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文献中部分ISO标准替换成对应的有效的国家标准。
GB/T 3222.1- 2006 和本部分一起代替 GB/T 3222- 1994。
ISO/TC 43技术委员会对第1版的ISO 1996做了较大的修改。第2版的ISO 1996-1 和ISO 1996-2删除和替代了第1版的ISO 1996-1:1982 . ISO 1996-2:1987 ,ISO 1996 -2/修订及ISO 1996-3。将第1版的标准名称(声学环境噪声 的描述和测量)改为《声学环境噪声的描述 、测量与评价)。增加了评价的内容。
GB/T 3222. 2- 2009 和GB/T 3222- 1994 的主要差异是:GB/T 3222. 2- 2009 是等同采用ISO 1996-2:2007(第2版)。而GB/T 3222- 一1994 是参照采用ISO 1996-1:1982《声学 环境噪声的描述和测量第1 部分:基本量与测量方法》(第1版)和ISO 1996-2:1987《声学 环境噪声的描述和测量第2部分:与土地使用有关的数据采集》(第1版)制定的。GB/T 3222- 1994 只适用于城市区城的环境噪声和城市交通噪声的测量与评价,因此仅采用了ISO 1996-1中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和累计百分率声级来评价噪声和ISO 1996-2:1987中的噪声等级划分方法来绘制城市噪声污染图,GB/T 3222. 2-2009弥补了GB/T 3222-1994 的不足,对道路交通、轨道交通、空中交通以及工业设备噪声、脉冲噪声、有调声等提供了明确的测量方法和有调声可听度的评估方法,并对气象条件和反射声对测量的影响提出了详细的估算及修正方法。GB/T 3222.2- 2009 提出了绘制噪声地图的原则,推荐了国际上目前广泛采用的一些噪声预测和计算软件。
本部分的附录A至附录E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7)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声学研究所、浙江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长沙奥邦环保实业有限公可。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程明昆、吕亚东、毛东兴、俞悟周、张邦俊、翟国庆、李志远、陈克安、周裕德、祝文英、莫建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3222-1994.